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台東] 旅行的意義



我是這麼定義旅行的:到達一個新的地方後,過著當地人過的生活。

雖說我大多時候還是照著自己的步調走啦!偶爾滑滑手機、無聊的時候去喝個咖啡看看書,給自己一些放空和思考的時間──但等到興致來了,或著一有空閒,我就會主動去發掘一些自己覺得美、喜歡的地方──最好是人煙稀少的,不是觀光客的朝聖之地,這樣我才能充分享受那個地方的美好。

這趟台東之行就是在這個氛圍下進行的。很棒的一天。






我在中午抵達台東市區,當時下著不小的雨,這時我晚上的住宿還沒有著落呢!心有點沉,只求盡快找到歸宿。我在大同路上走了一圈後,看到一家不錯的咖啡店,對面日式料理店販售的豬排套餐也頗吸引我,於是立刻決定在附近落腳。

我走進第一家看到的旅館,直接付了錢就入住了,位置離我這趟旅行預計要帶的伴手禮──楊記地瓜酥只有不到兩分鐘的路程呢!想到前一晚打了一百通電話都訂不到民宿,今天轉眼間就有了著落,不禁令我苦笑若干。幸好不用住在廟裡或是夜宿警局了。

不過遇雨的天氣真的會讓人完全打消出門的念頭。為了不使自己長途跋涉的努力化為宅在旅館的杯具,我上PTT的台東版發文,希望可以找一個地陪帶我逛台東──因為經驗證明,找人督促總是比自我激勵來的有效。

在等待好心人回覆之前,我先去買了幾包地瓜酥,誇張的是在這種鬼天氣下竟然還要排隊!接著信步走到剛剛瞄到感覺氣氛不錯的咖啡店喝杯手沖消磨時間,翻了當周主題在介紹"創客"的30雜誌以及一本機車相關的雜誌──原來對玩車的人而言Scooter叫做羊,Motorcycle叫做狼啊──往往就是在這種閒得發慌的時刻會因此記得許多無關緊要的冷知識。

到了三點天氣放晴了,陽光竟然還有點刺眼呢!問了店長附近可以去哪走走,她推薦沿海旅行。我想到前一天朋友推薦我去都蘭,那兒也正好是在台東北邊的海岸,於是我立刻決定出發了。




在抵達都蘭前我停留了富岡漁港以及加路蘭遊憩區,兩個都是臨時停靠的景點,都是經過時讓人忍不住折返回去參觀的地方。

富岡漁港沒什麼特別的(除了事後我才知道那兒是出發前往綠島的港口),就是一群海釣客的聚集地,還有完全不加以禁止的海巡署在旁做陪襯。不過看著他們海釣,看著遠方的波浪打在岩石上粉碎成雪白的泡沫,看著透過雲層偶然射出的午後餘暉,心裡就很平靜。我願意整個下午就靜靜的坐在港邊看這樣的景色,明明並不特別,甚至稱不上是好看的畫面,可是我整個人就被包覆進去──一個只屬於我的美麗世界。

要是能發明一個可以用眼睛拍照的照相機該有多好啊!這樣整個感受過程就不會被打斷──拿出相機對焦取景的這個動作永遠都會切割感動,但照片又是分享感動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想我永遠只能做專屬於自己的紀錄家了,因為我寧願靜靜補捉並徹底吸收每一刻新鮮的體驗。

想到這我不禁又懷疑起來了:那麼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美麗的畫面是真實的呈現拍攝者最初的感動?因為這種感覺是一瞬的,片刻即永恆。當你按下快門的瞬間已非被感動的瞬間,縱使拍出一張客觀而言美麗無比的照片,你真能誠心而言這就是你想要表達的美嗎?




傍晚回到旅館休息時我收到了鄉民的回覆,是一個台東大學的學生哈姆,他願意帶我去鐵花村附近走走。我們迅速的約好時間後,七點半就準時在博愛路上的誠品碰面了。(台東有誠品,優衣庫,秀泰,近市區的物價甚至可跟台北齊平,所以別再低估台東了!它甚至比我住的安康還繁華了!)

我們沿著台東的舊鐵軌散步,那是段令人難忘的體驗。之前來台東遊玩我只逛它的山海風景,晚上只知道吃臭豆腐,米苔目和夜市區,但它真正美麗的其實是整個城市瀰漫出的一股悠閒,一個慢步調的生活(除了這裡的機車一樣搶快;這或許是屬於台灣特有的文化之一吧!),而這個氛圍在漫步舊鐵軌時可以充分體會。悠閒,放鬆,沉靜,時而看到一些慢跑者,偶爾經過小巧精緻的咖啡店,身在市區卻又遠離市區,一場意外的收穫。我想到,我追求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吧!不奢求天天度過,但要是能夠掌握我一定會這麼做。心態永遠比地點重要。



以上就是我第二天的旅行。沒有跑太多地點,也沒有事先做許多規劃,但一切就是如此自然而豐富。而經過這兩天後,我對旅行又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其實沒有所謂的旅行,因為生命從頭到尾就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旅行了!

敬所有生命的旅行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