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職場] 論Networking的方法和心得

因為最近跟朋友聊到關於「人脈」的話題, 我就來說說自己對於Networking的看法和心得好了.


以積極的角度而言, Networking絕對重要而且必要. 以需求而言我認為主要分為3個面向:

1)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個人不同階段的想法, 價值觀都可能不同, 而你的好友/家人/伴侶/同事跟你成長&改變的方向跟速度也不見得同步, 有時候會有"怎麼曾經熟悉的好友現在卻聊不太上來"的感慨; 所以我覺得適時的更新你的朋友圈, 去連結那些跟你價值觀比較相近的人們, 可以讓你比較不容易感到孤獨, 同時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連結的美好.

2) 朝你的理想生活型態/Role Model更進一步: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的生活模式和模範人物, 要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人, 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主動認識他們, 從與他們的互動中耳濡目染並且學習如何成為這樣的人/達到這樣子的生活.

3) 解決你的問題: 不論要求職, 申請學校, 尋找各種活動的合作夥伴等等, 我們對特定人事物的了解和做事能力畢竟有限, 在有限的時間/資源下, 最有效率的方式還是去連結, 請教該領域的專家. 一個懂得做事/解決問題的人不用十項全能, 但要懂得團隊合作及尋找資源.

以上第三點應該是很多人認為需要Networking的時候, 但是如何做, 如何有效率的結識合適的對象並解決自己的問題則是很多人很頭痛的部分.

我自己本身不喜歡沒有效率的事 (不過人脈的經營很需要時間與耐心), 不喜歡喝酒, 也不喜歡參加活動/聚會認識一堆人之後卻覺得好像沒什麼幫助的空虛感. 所以如果你跟我有類似的感受, 接下來的介紹可能可以幫助到你:

1) 前提: 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 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需要長期經營而且透過互動累積. 事實上, 你同一時間能深入經營的人脈or好友數量其實不多. 所以我覺得與其參加沒有主題性的聚會或是在活動中跟一堆跟你一樣同時跟很多人networking的人連結, 不如先鎖定好自己的需求再行動.

2) 從身邊的人開始: 從認識的人開始連結是比較穩健的方式, 拆成幾種狀況討論:

i. 熟人or他的熟人: 這種情況最單純而且簡單, 禮貌的請求協助或認識即可.

ii. 熟人的不熟的朋友or不熟的朋友的熟人: 兩種方式, 一種是請你的朋友幫忙引薦, 不過如果你的朋友如果認為有困難, 或是婉拒你, 第二種方式就是你自己主動聯絡他的朋友. 但要記得一個重點: 如果你的朋友婉拒替你牽線, 你自己主動聯繫時應避免提到你的朋友, 以避免冒犯他.

iii. 不熟朋友的不熟朋友: 直接聯繫你想聯繫的人吧! 重點跟上面一樣.

3) 心理建設: 做最壞的打算, 把被打槍/沒有回覆當作基本前提. 其實拜託朋友或是接觸一個全然的陌生人, 本來就有很高的機會被打槍, 所以我覺得只要做出最壞的打算, 任何比這個好的結果都算是賺到; 即使被忽視也不用緊張, 只要保持同理心, 想著自己被陌生人聯繫時會怎麼應對, 或是自己忙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就會比較釋懷; 甚至你可以這麼想: 反正我跟這個人本來就不認識/不熟, 即使被打槍頂多就是保持跟之前一樣的狀態, 我又有什麼吃虧呢?

總之, 有禮貌 & 做好心理建設, 你會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 而且只要有"一個"熱心的人回覆你, 你就會比之前有進展!

4) 釋放你的需求訊息: 不是每個人都跟你心有靈犀, 知道你在想什麼&有什麼困難, 你必須要自己主動透露你的需求, 別人才知道你有困難&協助你. 有各種方法: 聊天中透露, 在臉書等公開平台釋放訊息 or 在ptt等匿名平台發文等等. 同樣, 你不一定會收到回饋, 但你會增加被人留意/想到的機率, 光是機率從0%成長到10%, 成長就是無限倍了!

5) 參加符合你需求, 且有主題性的聚會/活動: BJ4 (看得懂的人代表跟我活在同一個世代...), 最直接而且不突兀的方式. 如果是聚會就相對單純; 活動/講座的話, 我認為Q&A或是會後的交流才是重點所在.

6) 經營好你這個人的個人品牌: 俗話說"花若盛開, 蝴蝶自來", "物以類聚", 要有比較高的機會與他人連結或是吸引他人與你連結, 最本質的方式還是不斷充實自己, 累積好的名聲與信譽, 同時透過適當的自我行銷與宣傳 (如臉書or各種平台偶爾介紹自己在做什麼, 刷刷存在感), 這樣會有較高的機會幫助你建立良好的連結.

結語: 一般而言, 人會不斷的成長及遭遇各種問題, 此時透過合適的Networking可以不斷激勵你, 並保持你上成長的動能; 同時可以有效率的解決眼前的問題.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